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百善孝为先,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养成尊老、爱老、敬老的品质,商丘市智谷幼儿园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意。
平时老人们为了照顾孩子们付出了很多,在这温馨的日子里,孩子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他们的爱和感谢。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甜蜜的亲吻,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捏捏肩,给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老人们满满的爱和尊敬,使老人们感受到幼儿带来的温暖。